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上海婚介要价高昂 3000元入会服务标准不一(图)

  据婚介所的工作人员介绍,各单次婚介服务价格从300元至800元不等,普通会员的年价从2000元至7000元不等,VIP的价格则均在每年10000元以上。当被问及收费标准时,婚介所的工作人员都表示定价严格遵守了行业协会的规定。

  “在我们婚介所登记、交友、大型活动全部免费。”上海普陀区长寿街道文申婚介所的“红娘”李湘云介绍说。 上海市婚介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江明德表示:“在婚介行业中,婚介机构的条件和层次相去甚远,目前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,但有不成文的规定:全年会员价为征婚者一个月的工资,并且婚介所必须公示价格。希望国家能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制定收费标准,并从服务场地、服务团队和服务质量三个方面进行监管。”

  “就像旅游景点一样,因为内部差异巨大,所以没法统一标价。”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顾晓鸣说,“但是在婚介机构不断增多的情况下,必须有效地进行管理。希望相关部门在动态的研究上建立一套适合不同地域的、科学的婚介定价和监管系统。”

  愚人婚介何时休?——婚介市场乱象调查实录

  新华社记者周宁、舒静、李兴文

  “痛!撕心裂肺的痛!本以为婚介能带给我人生的另一半,不料却让我在"婚托"谎言中,输得一无所有、身心俱碎!”这是北京的李女士屡遭骗婚后的含泪控诉。

  “黑婚介”,这个“男大当婚、女大当嫁”带来的“怪胎”,始终刺激着不法经营者的眼球。为遏制混乱的婚介市场,我国首部《婚姻介绍服务国家标准》(“婚介国标”)于去年12月正式实施。半年多来,婚介市场乱象是否有所改善?婚介行业是否重新洗牌?为此,新华社记者展开了3个月的暗访调查。

   五乱象显“婚介国标”形同虚设

  [场景一]交钱就行。记者假扮征婚者走进北京“富嘉欣缘”婚介公司,刚问如何入会,“红娘”便说:“带上身份证和钱就行。”记者又问:“没带身份证咋办?”“红娘”爽快回应:“没问题,你先填张表、然后交2400元就行。”

  “婚介国标”要求婚介机构必须查验征婚者的有效证件,而受访的大多数婚介所为牟利而放弃“身份审核”,有的干脆主动提醒“只要交钱,没证件也无妨”。

  [场景二]收费混乱。“婚介国标”规定:“应按统一标准明确服务费用。”而受访的婚介所入会费从几百元、几千元到上万元、数十万元不等,标准五花八门,甚至同一婚介所几个“红娘”的入会报价都各不相同,还美其名曰“打折”。

  北京“莲理天地”婚介所的“建档费”为1万余元。而工作人员对记者说:“你相貌不错,打折交1680元就行,之后"年检"再交200元续约。”

  [场景三]隐私难保。在位于北京阜成门的一家婚介公司,记者提出要看会员资料。“红娘”立刻拿出厚厚的文件夹说:“随便看。”资料里,会员照片、姓名、年龄、籍贯、工作单位、婚姻状况等一应俱全,还标有“保密”字样。“能否看条件更好的会员?”记者问。“那得先交钱入会才行。”“红娘”回答。

  “婚介国标”要求“保护征婚者个人信息安全”,而婚介所大都先主动“泄密”,而后“犹抱琵琶”勾引征婚者交费入会。

   [场景四]婚介涉外。“婚介国标”等多部法规明确规定,严禁从事涉外婚姻业务。但“富嘉欣缘”的“红娘”说:“我们可以做,老板后台硬!”记者遂提出浏览外籍会员信息,她边从电脑里调出某加拿大华裔的资料,边滔滔不绝地介绍其年龄、收入等详细情况,还说可随其到国外定居,但4万元的入会费着实让记者吓得够呛。

  [场景五]“婚托”泛滥。曾破获“"大嫂骗婚队"跨省"9连骗"”大案的江西新余市民警习冬生说,当前,不少人利用婚姻信息无法网络异地查询的空子,在各地婚介所登记征婚信息,大肆骗婚谋财;北京市公安局崇文分局某基层警官说,受“黑婚介”雇佣的“女婚托”,与男会员至多相处一个月,其间让男会员请吃饭、买礼物,最后找种种借口提出分手。

  “"婚介国标"虽然在"订立合同"等方面有利于约束全国2万多家婚介机构,但让这部没有任何强制力的行业标准来规范混乱的婚介市场,实在是天方夜谭。”北京法大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维如是说。

  四悖论致“劣币驱逐良币”

  在江西南昌市某婚介所,记者巧遇张女士给儿子相亲。她说:“婚介都是骗人的。”记者问:“那你为啥还来?”她回答:“我只能在所有骗子里找个相对诚实的!”

  “"诚信差、口碑烂、劣币驱良币"是当前我国婚介行业的基本现状。”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总干事田范江一针见血地指出,四大悖论让“黑婚介”大行其道:

   --“服务高成本”难达“征婚高期望”。田范江说,正规婚介服务一般规定征婚者在交纳年费后,每年可约见3个到5个见面对象。每次约见前,婚介机构按照“了解征婚者→选择见面对象→安排约会→反馈约谈”的流程为征婚者服务,一般每100人才能找到1位合适的见面对象,一个流程下来,至少需15天,服务费、房租费等基本开销至少1万元才能保本儿。

  而征婚者期望普遍较高:交纳1万元会费的女征婚者的“期望对象”标准大多是“千万富翁+上市公司总裁+身高1.8米+35岁以下未婚……”男征婚者的标准一般是“容貌美丽+秀外慧中+温柔体贴+相夫教子……”没多少能谈成。

  “"黑婚介"乘虚而入,不仅入会费低,而且一次找来多个"婚托",征婚者反而认为其服务及时、数量有保障。”田范江说,极低的行骗成本让很多正规经营者产生巨大心理落差,要么濒临倒闭,要么同流合污,进而形成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怪象。

  --“会员精”难求“场面大”。记者在北京市妇联婚姻家庭咨询服务中心看到,这里从证件检查、合同签订到收费标准、发票开具都非常正规,然而服务条件简陋,会员活动仅在租来的教室里进行。“我们入会审查严,只有2000多名会员,所以收益小,没钱搞大活动,场面和"黑婚介"没法比。”该中心负责人王女士说。

  田范江说,不少婚介所在会员数量和质量间难达平衡,若审查严,则会员骤减、收益骤降,所以为求效益干脆放弃“入会审核”。

   --“多头监管”难掩“多头不管”。在林林总总的法规、标准里,婚介行业管理涉及民政、工商、公安、物价等多个部门。

  然而,民政部门目前没有“婚姻机构审批权”;工商部门虽负责婚介机构注册登记,但因无具体标准而无法衡量其服务质量;公安部门即便锁定“婚托”,也取证难、定性难、处罚执行更难;物价部门则说:“婚介收费属市场行为,可自由定价、无权干涉。”这就形成“九龙”治水、责权不一、多头不管、无序发展的婚介市场现状。

  --“维权意识”难抵“碍于颜面”。据记者了解,“婚介国标”正式实施至今,中国消费者协会仅受理1起婚介服务投诉。田范江说,不少征婚者认为借助婚介成家很不光彩,即使上当受骗想维权,因碍于颜面也难以启齿、忍气吞声,使“黑婚介”肆无忌惮。

  三建议铲除违法婚介生存土壤

  “黑婚介”严重扰乱婚介市场,侵害消费者权益,社会影响恶劣。各方专家认为,应多措并举铲除违法婚介生存土壤。

 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周孝正建议,各婚介机构应配置“身份证阅读器”,并定制客户服务监管系统,以防“骗婚者”入会;征婚者不仅要降低过高期望值,而且在征婚中要留有文字、图片、录音等证据,以防法律纠纷。

   田范江认为“上海婚介管理模式”值得借鉴:婚介机构须经当地婚介管理协会的严审后方可运行;宣传部门对刊登“黑婚介”广告的媒体给予处罚;对“红娘”要求实名制登记、不能随意跳槽。

  “法制建设是绕不过去的坎儿。”李维律师说,北京、广州等婚介市场发达地区,可借鉴欧美等国家《合同法》中的有关条款,尽快制定地方婚介法规,明确各部门职责、赋予执法权,加大违法婚介者的经营风险和犯罪成本。